卢栩他们回来时,卢舟正在组织要南下去北关县进行贸易的商队。

  梅孟希带来的物资太及时了,一下缓解了县衙诸多压力,无论是粮食,还是其他物资,全是他们正缺的东西。

  这么多东西运来,该如何安排,又成了难题。

  贺承业谨记着卢栩的嘱托,一开始便跟卢舟说,由卢舟来管控,他只负责涉及安全安危问题和与蛮人的冲突矛盾问题,其他的,全凭卢舟做主。

  当然,卢舟如果遇到了自认为搞不定的问题,可以来问他,他一定会帮忙。

  贺承业也好奇卢舟突然有了这么多物资,会怎么办。

  他粗粗估算过,睿王给卢栩弄来的这些东西,价值少说过万两,除了各种粮食,还有许多零零碎碎,他都不知道价值几何的物资。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只保管好这么多东西,已经够人头疼。

  怎么看管,怎么防盗,怎么分配?

  这么多东西浩浩荡荡进了县城,可是谁都瞒不住的,县城的百姓,附近的蛮族部落,都在急切地等着看着。

  而县城内,除了他的虎贲军,衙门可没多少官差,他很好奇卢舟能做到什么程度。

  有趣的是,卢舟似乎一点儿都没把这些物资当压力。

  贺承业说他不会主动去管,卢舟点点头就应下了,弄得贺承业又忍不住嘱咐他,遇到了问题不要害羞,不要觉得全是他的责任,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一定要问。

  卢舟也很乖巧地答应了。

  紧接着,卢舟带着押运物资的虎贲军和城中所有官差用了两天时间分门别类地理货。

  他一个人当大脑,边对着梅孟希带来的账单对货,边指挥哪个屋子存放什么货物,放满后按照是否会急用,上锁贴封条,每个房间还安排了负责看守官差。

  钥匙他一把,看守的官差一把,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保证时刻有人。

  而存放粮食和大件物品的屋子,则由两人一组的官差三班倒巡逻。

  房屋不够,他把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留在外面,等摆满了房间,剩下的他拿着颜君齐登记的文书,开始按附近小镇的人口规模分配物品,两名官差一队,托虎贲军帮忙护送,去给各镇送物资。

  梅孟希也饶有兴趣地看他归置物资,见他这么大手笔,好奇道:“这可都是你哥哥自己的钱买的,你就这么分出去了?”

  卢舟举起他的本子:“我有记账的。”

  给每个小镇送去了什么,什么种类,有多少,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等以后大家生活好了慢慢还就是。

  他都和要送物资过去的官差交代好了,到了后要和人家说清楚,这都是借给他们的,三年还本不要利息,若三年还不上,第四年再开始计息。

  若对方不想借,他们再原样带回来,绝不强求。

  安排好给各镇的物资,他又召集了县里的商户们拿着他们的“存折”来进货。

  这次物品多,琳琅满目,之前和蛮人做过生意的小商户们看得眼睛都直了。

  卢舟还是延续了卢栩定的方案,他们不会零售,只批发,要多少全凭他们自愿。

  他说完,县城保守的商户们,有一大半都又借款三五十两,开始采购。

  最狠的一个,一口气要借两百两。

  卢舟:“计息百分之五,一年后要还两百一十两,真要借?”

  商户咬牙点头:“借!小卢大人您写吧!”

  卢舟眼睛眨都不眨,马上就批。

  只要登记好姓名信息,按上手印,在县衙存好档案,他马上就替他哥借了。

  然后这群商户们很快就将他们借的银子花光,全换成了新到的货。

  县衙堆放的屋子又空了一大片,卢舟多了一堆账单。

  梅孟希老家也是商贸发达的地区,他们家也有不少铺子,亲戚家还有开钱庄的,但卢舟这大手笔,还是让他忍不住心惊肉跳的。

  一穷二白啥都没有的穷苦百姓,就这么毫无代价毫无保证地拿张纸就当真金白银了?

  每人十两、二十两的不多,可加起来也是很大一笔钱呢。

  他委婉提醒卢舟,还是保守一点儿吧。

  他大老远从京城运来这么多东西,路上也挺不容易的。

  卢舟认真道:“不是的,他们是拿土地做保证的,男子十亩,女子五亩,他们都有本钱的。”

  梅孟希:“……”

  他也不是刚来了,他还不知道这群人的土地吗?

  难不成他们还不上债,卢舟拿着欠条去找蛮人要地?

  他想了想,也没多劝。

  左右这是卢家的钱,人家自己亲兄弟俩,爱咋花咋花。

  亏了也没啥,反正睿王在京城能挣钱。

  想到睿王冠海楼卖出天价的蓝莓点心和每日限量的关外菌子做的菜,他就又恨不得让卢舟多亏点儿。

  卢栩个缺德的,把这东西夸得天花乱坠的,什么雪原珍品,山巅精灵,虎穴伴生……呸!

  比他写话本还能编呢。

  这不就是他们县衙每天吃的野菜吗?!

  馒头吃不饱,就煮一盘子拌点儿酱填肚子的东西,在京城当仙草卖,良心不会痛吗?

  多亏京城那些有钱人不会到关外来,不然凭他们被坑的钱,也得雇凶捅卢栩两刀。

  作为被坑害者之一,梅榜眼聪明绝顶,思维活跃,没有抱怨他痛失的银子,而是换了思路,跑去找县城的小商户们买北庭县土特产了。

  什么蓝莓,蘑菇,从蛮人那儿换来的骨雕、兽皮、宝石……

  倒腾回去,扔到自家的铺子里一卖,马上就能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

  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还能在产地使劲儿地挑品质好的。

  淳朴老实的北庭县百姓们,知道他是押运物资来的官,还是个大官,都很喜欢他,见他喜欢吃小果子和菌子,全都不要钱,专挑着捡着个头大,品质好的白送他。

  梅榜眼艺高人胆大,跟卢舟学了几天蛮语,又和阿维练了两天,就随商户们去赶集了。

  他决定在集市上看看蛮人会不会带什么好玩的东西。

  不过以交换基础生活物资为主的集市,很快就让他失望了。

  除了炸蘑菇很好吃,蓝莓酸奶很好吃,肉干很好吃外,他们交易的物品,大多他已经见过,还真没什么他能看上的。

  很快,他就发现了整个集市上唯一让他感兴趣的地方——

  拍卖场。

  卢栩不在,卢舟不会估价,兑换点就只收基础的物品了。

  拍卖他也没停,不过,他没带他们的奢侈品,而是只充当组织者,帮来交换的蛮人搞搞竞拍。

  卢舟不会估价,但梅孟希会呀。

  不同于卢栩是靠别人的反应推测价值,他是真能看懂。

  他出身于南郡世家,优渥的家境让他从小见过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以至于卢栩在月辉楼搞展览时,他兴致都不大,他看不上。

  另外,他爷爷也是他们老家出名的收藏大家,他从小受熏陶,对鉴赏十分内行。

  他只不过细看几眼,就能从物品的材质、工艺判断出一个物品的价值。

  蛮人的东西他不熟,否则还能评估一下物品的历史年代。

  即便这样,对比两三样东西哪个价值高,对他而言,轻而易举。

  他狂傲惯了,蛮语词汇量又不足,评价别人的东西愈加的简单粗暴,很快就惹恼了一部分蛮人骂他屁都不懂。

  梅孟希是个不爽了翰林院说不去就不去的主儿,能让人白骂了吗?

  没一会儿,他就从看热闹的热情评论家,下场和人开吵了。

  陌生的新语言都没影响他舌战群儒似的优秀能力,一个人怼七八个人,把人家气得七窍生烟,要不是进集市不许带武器,都想抽刀子宰了他。

  卢舟哒哒哒跑来协调矛盾,他们俩都是有话直说的性格,但卢舟的交际能力甩他八条街,又和各部熟悉,总算没闹出什么岔子。

  梅孟希不知道他们这集市,从无到有,连最初大家拿着刀子在坡上互相警惕,虎贲军和黑川部抽刀对峙,都没真闹出过打架事件,他一个人差点儿创了新纪录。

  他理直气壮地跟卢舟抱怨:“我又没说错,你为什么要制止我?”

  卢舟:“梅大哥你说话太快了,也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才对。而且你蛮语还不够好,用词不准确,说出来像在骂人家,还是你来说,我来翻译吧!”

  梅孟希:“……?”

  他确实是在骂他们呀。

  愤怒的蛮人们:“……?”

  哦,原来不是骂人,是蛮语说得太差?

  有卢舟居中翻译,梅孟希说的怎么招人恼火,卢舟都能把火按下。

  他很纳闷儿地问暴跳如雷的蛮人:“梅大哥说得很有道理呀,不过大岐和贵部对宝物的评价标准可能不一样,他说的,算是多一种交流的角度,若他说的不对,大家姑且一听,没必要生气的。”

  见对方还生气,他又很客气地建议道:“您的估价是如何估的,也可以交流呀,若您说的更有道理,大家会认同的。”

  他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人看,看得叫人心虚。

  见对方说不出来,卢舟也体贴地问:“那您今日还想交换吗?再等等其他合适的也行,或者等我哥哥回来。”

  而不是像梅孟希那样,怼走了人,还总是忍不住追一句“心虚了吧”,然后惹得对方再与他大战三百回合。

  不过梅孟希的本事还是有人欣赏的。

  他看不上金银的审美很快就得到了弩垛部贵族们的喜爱了。

  蛮人爱金银,但他们并不将金银当货币。

  尤其是贵族们,他们只把金银当做象征奢华的物品,用来做刀碟碗筷,首饰和装饰品。

  梅孟希说的工艺、审美等等非常对他们的胃口。

  一大块金子是粪土,金子做到美轮美奂才是宝物。

  他们很有兴趣和大岐收藏家交流一下。

  于是,胆大包天的梅榜眼,就真受他们邀请,跑去弩垛部做客了。

  虽然卢舟已经和弩垛部很熟了,他的小伙伴之一就是弩垛部显赫的贵族,但梅孟希从集市跑去做客这事,还让卢舟懵懵的。

  他只好去问贺承业,能放他去吗?

  一直在等卢舟寻求帮助的贺承业:“……”

  到底谁十七?!

  作者有话要说:

  梅孟希:你可以质疑我,但不能质疑我的才华和审美。

  卢栩:那你咋不把我的蘑菇分分级呢?顶级的蘑菇还嫌贵,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