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卢舟呆在原地。

  第一?!

  从小身负天才之名的梅孟希见他傻愣愣地一动不动,伸手在他眼前摇了又摇。

  “喂、喂、喂?!傻了?就个童生第一,至于吗?”

  出息!

  他的人生目标可是连中三元,可惜败给贺颂之了。

  梅孟希:“你的水平考进士也没多大问题,你怎么还在考童生?你们老家不能考试吗?不能啊,颜君齐不也是从你们老家考出来的么?”

  他正喋喋不休,却被高兴到不知如何是好的卢舟一把抱住,像从前卢栩抱他那般,原地举起梅孟希转了个圈。

  梅孟希:……??!!!

  对他不至于,可对卢舟而言,至于啊!

  他激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童生,他考了那么多次!

  “我要告诉哥哥,还有阿娘!”卢舟放下梅孟希就想扭头跑回去写家书,突然想起来这是在北关县,不是他们北庭县。

  “哦,不对,还要去清点……清点……”卢舟喃喃自语,拿着姜濯、米添给他的信,笑吟吟往外走,走得太快还被门槛绊了一下。

  “阿维!我考过童生了!”卢舟又兴高采烈跑向在门外等他的阿维,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过去抱举阿维,然后放下阿维举起下一个。

  梅孟希:“……”

  他莫名其妙,这小孩怎么回事?不是平时挺淡定的嘛,这么点儿事这么激动。

  卢舟和他不懂啥是童生,但是和他同样高兴的小伙伴们一蹦一跳地去找贺承业。

  “贺先生,我考上童生了!”

  梅孟希麻木地看着卢舟同样把贺承业和看呆的李县令给抱起来转了一圈。

  得,管他多大岁数什么职位呢,都得被举起来。

  卢舟又绕着县衙跑了两圈,才平静下来,很不好意思地向梅孟希道歉,腼腆地询问梅孟希还有没有其他任务,要不要到他们北庭县去做客。

  梅孟希:“走!”

  他原本也要走一趟北庭县的。

  他这次来公私两项任务,押运粮草,护送货物。

  该给虎贲军的已经留在卧虎关了,剩下的就是睿王和姜濯托他一起带来给卢栩和卢舟的东西了。

  原先他还怕自己带人去北庭县不安全,既然卢舟、贺承业带着虎贲军来了,他再找卧虎关借虎贲军都省了。

  卢舟:“梅大哥你要骑马还是坐车?”

  梅孟希想都不想:“车!”

  刚出京的时候他也骑了一阵子马,太难受了,还是在车里坐着自在。

  卢舟想了想,将马交给阿维,陪梅孟希一起坐车。

  梅孟希摆好坐垫,问道:“怎么是你来接货,你哥呢?”

  卢舟:“哥哥他们去巡查蛮族各部了,梅大哥,你到的太及时了!”

  他将雪灾的事和梅孟希简略地说着,梅孟希听得津津有味,感叹道:“那场大风雪,我们在路上也遇到了,不过关内只下了一天,没想到关外风雪竟然那么大……”

  卢舟说起来还心有余悸的。

  梅孟希同情道:“苦了你们了。”

  卢舟笑笑,好奇道:“梅大哥,怎么是你押送粮草?”

  提起这个梅孟希可就来精神了,“你不知道,这事还和你有关呢!”

  卢舟:“我?”

  梅孟希:“就你!你不是给皇孙殿下写了书信说卧虎关兵士的惨状么,殿下收到信后,读完寝食难安,就去找太子和陛下了……”

  卢舟答应了姜濯遇到什么事都会详细告诉他,写信写得跟日记似的,那叫一个实诚详细。

  从前别人提边关凄苦,好歹还要讲究文章辞赋的华美,多少叫人看不出来到底是真的,还是修饰了。

  卢舟就不一样了,他为了写快点儿,也没太想什么修饰不修饰的,甚至为了能让米添看懂,还写得十分浅显直白,但偏偏细节又十分丰满。

  这下写实又详细的边关风貌扑面而来。

  别说姜濯和米添看得难受,太子看了都发堵。

  弘安帝打了二十来年仗,自己却没上过战场,范孝向来不爱说这些,连要粮草都是说士兵们要吃不上饭了。

  可他也不知道士兵们吃不上饭,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通过卢舟的书信一看,弘安帝也沉默了。

  尤其是卢舟还有诛心之问,对比京城勋贵之奢靡与边关将士之凄苦,这是为什么呢?

  恰好前一阵子又有不长眼的勋贵又在南城外拦截进城告状的百姓,弘安帝一怒之下,派大理寺彻查。

  不只要查现在的,还有从前的,被积压的,全要彻查一遍。

  还派人到各郡县去查,有没有这样的案件,谁敢包庇,同罪论处。

  京城好一阵子风声鹤唳。

  几乎所有权贵勋爵都被盛怒的弘安帝扒了层皮,还罢免了一串的勋爵,收回一堆封邑。

  卢舟书信到的时候,正好赶上户部和刑部清点完收回来的封邑,正要询问弘安帝要如何处理。

  那可都是富饶的地方啊,别人还没来得及打主意呢,姜濯就跑来找弘安帝,提议将收缴来的银粮发了军饷。

  这不,这批粮草从各地运到京城,还没来得及入库呢,就被皇孙要来了。

  除了户部和工部死赖着抽走了一部分银两去修坝驻地,扣了一部分粮食以备春天救荒,别的全发给几路大军了。

  其中,虎贲军分得的是最多的。

  朝中决定派人来押运粮草,代表弘安帝犒赏三军。

  弘安帝原本想派睿王来,不过太子主动请缨,便由太子来了。

  只是太子身份特殊,关外虽然已经是大岐的领土,但为了储君安危,太子止步卧虎关,不会出关。

  太子是想出关看看的,可他才在早朝一提,文武大臣竟然默契联盟,死活不同意。

  无奈,太子只好答应不出关。

  而随行的,还有太子带来给苏岭中看病的御医,接替苏岭中的新郡守,押运粮草的散官。

  升迁无望,养病好几个月的梅榜眼,听说朝廷要选押运粮草的散官,马上就不药而愈,跑回翰林院当差了。他还托门路走关系,找亲戚老师同乡,把他塞进队伍里。

  他想到关外看看。

  要是不答应,不愿透露姓名的京城新晋话本才子,可就要一不小心泄露身份了。

  虽说把他在京外任职的亲哥气了个半死,但好在他哥拿他没辙,也不想再让他在京城装病得罪人了。

  与其让他在京城写话本酸诗浪费天赋才气,还不如让他出来看看同期同榜的别人都在干什么。

  于是,梅大才子没什么难度,就接了这个大家不太爱干的活儿——

  全京城也找不出几个他这样愿意大冬天往关外跑的傻子了。

  人差不多齐了,考虑到边关缺粮,户部还是拿钱从各地筹粮。

  睿王也正替卢栩采购物资,见状,走后门将要给卢栩送的东西,也一并塞到押送队伍里。

  太子对这小叔叔那是很纵容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让和颜君齐很熟的梅孟希接了这活儿。

  于是,宗鸿飞、六部和颜君齐关系不错的朋友,全托他给颜君齐带信。

  承平伯一众,也托他给卢栩带信。

  睿王就更不用说了,睿王托他带的除了信,还有卢栩那便宜徒弟写的菜谱心得,找师父远程指导。

  还有他们开的铺子的账本,规划,等等。

  另外,姜濯、米添也托他给卢舟带信。

  卢舟信上说了,每日写信太劳累驿站,那他找梅孟希顺路带,就不算多劳累别人了吧!

  机灵懂变通的小殿下便一口气塞给梅孟希一包袱的信,还有要带给卢舟的好几箱书、笔墨纸砚、零食、零碎小东西。

  原本派给他的车马更不够用了,梅孟希还得自掏腰包,自己出车出马给他们运东西。

  不过他也有私心。

  他打算找卢栩和颜君齐帮他弄点儿有趣的西北特产,什么虎皮狐裘,奇珍异兽。

  他也打算来关外找找灵感,再写点儿异域风情的话本。

  这些东西不好用官府的马车往回运,这不得自备车马吗。

  只要回程能塞满,一点儿都不浪费。

  不过他的小心思不会告诉卢舟就是了。

  一路上,梅孟希玩世不恭地和卢舟分享他哥哥在京城点起告勋贵的火跑了,不想绕来绕去,收缴来的钱最后还是花在了他跑到的地方。

  他还幸灾乐祸地提醒卢舟,最近可千万别让他哥哥回京城,在关外好好窝好,京中那些勋贵快恨死他了。

  卢舟:“……”

  总觉得梅榜眼没少煽风点火。

  梅孟希:“哦对,除了殿下、王爷他们托我带给你们的东西,还有两箱是从你老家寄到京城的东西,你们走了,王爷替你哥收下了,他让我转告你哥,你家中兄弟寄来三千两银子,他全替你们买成米面了。”

  卢舟:“老家?!”

  梅孟希:“嗯,寄信的好像叫卢文,王爷把箱子封上了,你回头自己拆箱看看吧。”

  卢栩和颜君齐还不知道睿王、梅孟希给他们弄来了县衙仓库都塞不下的物资来,更不知道他们竟然收到了卢文走官驿,从观阳寄到京城,又辗转到关外的行李细软,他们还在姆姆河畔的集市上头秃。

  来的部落太多了。

  但能给他们的牲口不够。

  还有那些小羊羔,就算给了他们,弄回去也该冻死了。

  若全给他们大羊,又实在给不了多少。

  狼多羊少,他们无奈之下,搞起配给。

  而标准,就是按照先前在各部登记的状况来。

  受灾严重的,能多换点儿。

  受灾不严重的,那只能少换点儿。

  “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活命,不是谁来得早谁能吃饱,谁距离远来得迟,就得不到一根羊毛。今天有三百二十只羊,来,报一下你们部落的名字,我们查查档案,看能给你们分几只。”

  先前一口拒绝,不配合,说自己没受灾的部落:“……”

  妈的!

  作者有话要说:

  卢栩:爷不在江湖,江湖依旧到处是爷的传说,京城,哼!还是关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