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源于童年阴影,他的亲生父亲从路边捡来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儿认作干儿子,那之后郑勇这个亲生儿子就像是不存在一样了。

  好死不死的,那个漂亮小孩儿不光是脸蛋儿漂亮,头脑上,简直是可以把郑勇按在地上完虐。

  父亲最喜欢那小孩儿的一点,就是那个该死的脑子。

  要郑勇来说,这世上天才都该被判刑,让他们在牢里为普通人效命就足够了,干嘛非得放出来祸害别人。

  郑勇都不记得自己是从几岁开始努力的了,就为了能让父亲正眼看看自己,所以没日没夜的学习,在各项比赛中取胜,从小到大都是德智体美劳样样出色的市级三好少年。

  高考更是突破自我,一本线高分的水平,被公安大学录取。

  在大学里他参加社会志愿者组织,去上山给孩子们讲课、下乡给老伯们农作,积极分子、优秀党员,这样的头衔一个一个叠加上之后,毕业他就被分配到首都公安局了。

  成为警察之后他也没有松懈,每天跟着前辈去巡逻,前辈懒得巡逻的时候他就自己去,硬是凭着实力把前辈挤兑到派出所去了。而他光荣高升,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很多部门,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心不输任何人,于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刑侦大队。

  局里为他的热情鼓掌,老领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握着郑勇的手,说“郑文的儿子真是有出息”。

  郑勇人都傻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想要的认同,居然是从别人身上得到的。

  被分配到刑侦大队之后,没两天他就是重案组的探员了,每天就是跟着大前辈整理卷宗,看看那些没有被破解的悬案到底有多悬。

  “人杀人可真是没什么理由,我之所以能升到这个位置,是因为曾经逮捕了一个一口气捅死两个同事的大哥。审问他的时候,问他为什么杀人,他说没有为什么,正好看到桌子上放着钢笔,就拿起来捅过去了。又问他为什么要捅那么多下,他说因为爽。”大前辈翘着二郎腿说这话,说完,冷笑了一声。

  “真是畜牲。”郑勇下意识地骂了一句。

  “人都是畜牲,没什么高贵低贱的区别。”大前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不过就是本性有没有被良心束缚而已,我反正不相信人间有爱,那都是宣传出来给人洗脑的,就为了培养人的良心。”

  大前辈的话玄而又玄,郑勇一时之间不太明白,但后来看过太多凶杀现场,见过太多惨死的尸体,遇到过太多激情杀人的变态之后,他逐渐理解了前辈的话。

  没有受到过太多教育的人,更容易犯罪,那恐怕是因为洗脑得还不够彻底。而自己之所以认为自己是热爱人民,那恐怕是因为自己被彻底洗脑了。

  但同样受过同等程度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老爹的那个该死的干儿子居然能够摒弃良心、一个人跑到国外去沉迷于事业与搞大外国女人的肚子呢。

  是因为脑子太好,就把一切洗脑信号都给屏蔽了?

  当然这也都是郑勇同志长大之后的思考了,他极端地认为头脑太好的人对社会的平衡是一种威胁,至少对他自己来说从来就没有过正面的影响。

  那些慕强的人,到底都是什么心态啊。

  所以每当出现高智商犯罪的时候,他都巴不得赶紧把案子破了,把人逮住送进监狱,最好是把案情公布给大众,让那些天天慕强的人都好好看看他们眼中的强者到底是有多么没人性。

  到目前为止高智商犯罪屈指可数,很多案子虽然开始的时候如此定性,但告破之后发现犯人也是平平无奇。

  高智商犯罪也就成了唬人的幌子,老练的刑警根本不再信那个邪了。

  于是三年前开始的这起连续杀人案就相当于给所有人当头一棒。

  当郑勇第一次在现场发现那张已经被腐烂的尸体侵染的写满数字的纸条时,一时间以为是什么恶作剧来着。他把纸条交给检验科,很多人都对那上面的东西毫无头绪,最后还是技术部的人说这看起来很像是道代数题。

  他们找遍关键字,上网查了又查,都找不到类似的题目,最后有人提案要不要去找个教授问一问。

  他们前后找了很多人,在职教师、在校教授,从本科到博士,只要是跟他们有点儿关系的,他们几乎全都问过来了。但是没人对这题目有什么反应,只有个博士说这看起来需要清北、或者其他国际一流数学院校的水平。

  如果说解题都需要这种水平,岂不是证明出题人也一样吗?

  郑勇的大领导立刻叫停了他们那次办案,因为如果说这题真的是个可以解出来的东西,而不是鬼画符一样随便瞎划拉的,那就意味着他们是在质疑高等学府或者更机密的部门里存在着一个极恶之人。

  当然了,这个决策郑勇是不服的,他那颗被彻底洗脑的小脑瓜每天都在叫嚣着“为了正义、为了人民”,突然别人用权力压制他,他只会本能的反抗而已。

  巧的是在同一时期,袁文倩出现了。

  在郑勇看来,袁文倩是个非常漂亮的女生。他虽然不是母胎solo,虽然大学也有过女朋友,但更多是女生来倒贴他。他更喜欢前女友的温柔,绝非是长相。这就导致他误以为自己不是个看脸的人。

  现实教他做人,并且是教他做男人。

  在袁文倩主动靠近的情况下,没几个回合他就愿意把自己毕生经历全部献上了。

  于是他听说袁文倩最近在搞犯罪心理,就开始琢磨有没有什么可以给文倩当做经典案例的案子,翻着卷宗的时候,突然想到文倩是北大的学生,或许……

  或许她可以更加轻易地靠近那些被国家保护起来的“人才”呢?

  郑勇不敢说自己是没有私心,他真的很想破案,所以也利用了袁文倩。

  那段时光虽然大家都在做沉重的事,事后想想的话,又觉得非常充实快乐。郑勇手抄了一份机密情报,把那道“无人可解”的数学题递给袁文倩,并且绝口不提那是一道题,而说是犯人留下的信息。

  袁文倩第一时间就去找清北的数学系,一个月内得到了重大突破。

  不少数学系的人都能解出那道题,那些数字符号并非鬼画符,甚至在天之骄子看来是道很简单的代数问题。大家解出的结果非常统一,这就有更大的说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