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传说中的?”薤白都不敢继续吃了。

  “是啊,据说这个卷饼超级有名,你忘了吗,前天学姐介绍学校都有什么好吃的的时候,顺便也提到了清华的卷饼。当时学姐还说他们以前组团去排队过呢。”

  “袁学姐不管说什么都喜欢夸大事实……刚刚我男朋友进去没几分钟就买到了啊。”薤白继续啃着。

  “真有这么好吃吗?”李东好奇地问。

  “好吃是挺好吃的,”薤白这才仔细看了看里面卷着的内容,“鸡排很多汁,而且生菜也很新鲜,哦,还有土豆丝呢。”

  “真好,好羡慕啊,”李东笑呵呵地说,“有个男朋友感觉也不错啊。”

  “哈哈为什么要感慨这个。”

  李东摇了摇头:“以前我看我室友他们都得早起去给他们女朋友买早饭的,反正感觉就不一样,你看起来比我室友他们要幸福多了。”

  被李东这么一夸,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薤白感觉嘴里的卷饼都变得又香了不少。

  更不要提薤白直接把车开到心理学院大楼时候同学们的反应了,虽然都是群有钱人的家的孩子,但是还没几个会直接开车来上课的。当车门打开,薤白从驾驶席走下来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他甚至听到了有人在控制着声音地尖叫……

  “哇这就是跟明星一块儿上课的感觉啊!太爽了吧!”李东走在薤白的身旁,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多人的视线集中在自己这个方向,“哈哈,有生之年感受一次也算是值了!”

  “你也太夸张了吧……”薤白反而恨不得跑进教室来结束这阵骚动,现在这种场景竟然让他回忆起了他的高中生活。同样是总有女生会盯着他看,同样是出现在哪里、就会是众人的焦点。

  但薤白明白,他们看向自己,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人格魅力,就只是单纯因为长相。

  “你今天为什么感觉比昨天还要耀眼啦!”提前到教室的许若琳招呼着薤白他们过去坐,然后兴奋地拍了拍桌子,“你的衣品真的太绝了,这身衣服好好看,是什么牌子的啦?”

  薤白有点儿不敢说,这衣服是商陆当初在银座给他买的,是爱马仕的导购帮他挑选的。其实也不过就是纯白T恤配上一件轻薄的浅蓝渐变色夹克而已,没有logo,十分低调。“我也不太知道牌子……”权衡之下,他选择了一个安全的说法。

  “是爱马仕今年春夏的新款。”后排一个女生托着腮看着他们聊天,然后突然插口道,“国内都买不到的,哈哈,不愧是明星。”

  薤白想躲到桌子底下了。

  “不愧爱马仕,低调奢华!”许若琳却丝毫没觉得哪里尴尬,“我还是第一次认识会穿爱马仕的朋友,蒲神,我好想看看你的衣柜啊!”

  “诶,爱马仕?那不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吗,我都不知道原来那牌子还有衣服。”李东更是没有对薤白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双眼放光地凑过去,“那是不是你的衣柜要上锁啊,万一有小偷的话,丢了件衣服得多难过。”

  “不……不会……”薤白真的没想到,他已经特意挑没有logo的衣服了,但还是能被认出来,“我也不是每件衣服都这么贵。”

  “是啊,哈哈,你昨天穿的那件T恤就是淘宝货吧,但是你穿上就很时尚!所以跟衣服也没有特别的关系咯,一定是因为人好看!”许若琳拍了拍薤白的肩膀,安慰着。

  薤白更说不出话来了,昨天的衣服是商陆的,商陆对穿着没有任何讲究,而且他还总是动不动就上淘宝随便买T恤,说是穿脏了就可以扔掉、也不心疼。

  他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再多给自己的男朋友好好挑选几件像样的衣服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后半段比较轻松!薤白其实从十一岁之后就再也没有过贫穷的日子了,十一岁之前穷是真的穷,但那时候还没有到价值观固定的年龄,所以薤白对钱也没有非常敏感。何况娱乐圈那种地方……就,懂的都懂。

  所以对薤白来说,上学还意味着要跟不同价值观和不同阶级的人碰撞。

  顺便一提,虽然薤白的大多数同学们家里都算小资,但是跟商陆比起来还差着些。

  怎么说呢,写两个人在学校里的处境和状态的区别这个还挺有意思的。。

  #include the 128th

  #include the 128th

  袁文倩十八岁那年跟她的高中同学打赌,将来她一定会嫁给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家财万贯的帅哥,为此,她大学志愿清一色的都是心理学。

  她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心理学嘛,研究人心的,那将来遇到了上流社会的大佬,想要获取对方的真爱岂不就跟玩儿一样?但是怎么才能接触到上流社会呢?

  这也好办,就往那种政治色彩浓厚的学校去考,最好直接就跟中央挂钩,那将来,好家伙,说不定还能傍到一个离了婚的常委。

  学业上来说,袁文倩的一切都很顺利。

  高考以略低于文科状元十几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开学之前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拿着钱包前来祝贺,袁文倩以为自己的傍大款之路就此展开了。

  哪知道刚一入学,她就被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学长给迷住了。

  那时候的裴邵伯,正好是摆脱了幼稚稍微带着点儿成熟味道的模样,穿着白衬衣挽起袖子、单手帮新生拎起行李箱的样子,袁文倩就只是看了一眼、便忘不了了。她托人打听到那是研一的学长,她作为本科新生几乎没有机会可以接触到他,所以又尾随他的踪迹来到了北大剧社。

  裴邵伯在社团里一直是后勤人员,偶尔会帮忙给舞台上的人做灯光效果,袁文倩为了接触他,特意也去申请做后勤,两个人经常在舞台控制室里盯着台上那些激昂的话剧演员们愣神。

  “你说,演员到底为什么想要当演员呢?”那是裴邵伯第一次主动提起的一个话题。

  袁文倩那年大二,已经开始上心理学的专业课了,所以非常敏感地意识到裴邵伯是在问自己一个有关于心理学的问题:“童年缺乏关注,成年之后企图通过更多人的关注来弥补童年,是一种代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