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第48章 皇帝的忧虑
  明军在大龄河畔打了一场超级大败仗,直接给想一把梭哈解决辽东问题的崇祯帝浇了一桶寒意深入骨髓的凉水,加之被他寄予厚望的杨嗣昌迟迟没能剿灭张献忠,并且更危险的是另一个农民军巨头李自成又有进入河南的趋势:

  崇祯帝知道如今河南遍地流民,如同一个超级火药桶,一旦农民军进入,河南必然爆炸。

  怎么解决这个隐患呢?就在崇祯帝思考着如何处理的时候,他偶然瞥到刚升任辽南都指挥使的李子明上的一道奏章:

  李子明在奏章中表示金复两地被清兵祸害得人烟稀少,他恳请朝廷将更多的流民送往辽南,恢复辽南的生产,扩大后备兵源,以巩固辽南的根基。

  看着这道奏章,崇祯帝陷入了深思:他预想中的辽西和辽南互相制衡,两面出击的计划已经随着辽镇垮台而失败,如今关宁退到宁远显然已经不可能对清兵再有什么威胁,那么想在辽地有所作为还真只能靠辽南了。

  想了一阵,崇祯帝问王承恩道,“听说辽南那个舍身取义的苏百户的弟弟已经奉诏进京了?”

  王承恩点点头,说道,“什么事都瞒不过圣上,那人确实已经进京,骆指挥使已经与其谈过了,正着人教导其觐见礼仪,不日便可进宫面圣。”

  崇祯帝闻言皱了皱眉头,不悦地说道,“对此等勇士之弟,不应该搞这些虚礼,要是伤了其报国之心怎么办?你吩咐下去,让其明日进宫面圣。”

  王承恩点点头,崇祯帝又说道,“召骆养性立刻入宫觐见。”

  很快骆养性便奉诏来见崇祯帝,崇祯帝问道,“骆养性,你觉得那个辽南来的人能不能用?如今朝廷与辽南隔着大海,鞭长莫及。”

  骆养性犹豫了一下,说道,“那人名叫苏启青,微臣查了一下,其人是辽民流民出身,在辽南负责协调粮草之类的工作,其告诉微臣,辽南为其兄及阵亡将士修建了巨大的牌坊,并优待其阵亡家属,李子明还承诺每年都会为阵亡将士举办盛大的公祭仪式。”

  崇祯帝默然,骆养性这是暗示他苏启青可能对李子明心怀感恩,不大可能会心向朝廷。

  过了一会,崇祯帝又问道,“辽南迄今为止收到多少朝廷钱粮?”

  骆养性闻言背后突冒冷汗,他小声地说道,“据,据苏启青所说,自李子明登上长生岛后辽南未收到朝廷一粒米…”

  崇祯帝一时间愣住了,他还以为骆养性听错了自己的问题,便再次说道,

  “骆养性,朕问的不是李子明收到了多少钱粮,是整个辽南。”

  骆养性把头低的都快贴到地上了,他颤颤巍巍地说道,“陛下,臣没有听错,可据苏启青所说,无论长生岛还是金复两地,都没收到来自朝廷的任何一粒米。”

  崇祯帝顿时勃然大怒,说道,“胡说!朕特意从辽饷中匀出了一大笔钱,钱呢?再说,没有朝廷的粮饷,辽南又是如何维持的?”

  骆养性说道,“是李子明的家资和商贸维持,据苏启青所讲,李子明有海商的路子,与辽镇和东南郑家都有商贸往来。”

  说完之后骆养性小心翼翼地偷偷瞥了皇帝一眼,发现崇祯帝脸色很难看,他摸不准皇帝生气的点是官僚贪污海商李子明自筹粮饷:看書喇

  自筹粮饷一事可大可小,但辽南对朝廷来说是一片白地,李子明能自筹粮饷就说明他完全能在辽南割据一方了。

  过了一会,崇祯帝才说道,“骆养性,这段日子你先不要忙其他事,全力追查本该到达辽南的辽饷去了哪里,还有,派一些锦衣卫到辽南去,朕会让曹化淳也派些人跟锦衣卫一起去。”

  骆养性心中发苦,暗道钱去哪儿了这怎么查?从户部发出,经顺天府,到山东,由登莱运出,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官僚哪个不拿哪个不贪?特别是山东,山东刚恢复不久,官僚们没有油水可捞自然就盯上了这笔钱。

  “找几个典型交差吧,希望能糊弄过去。”骆养性在心里搜索了一圈,圈定了几个倒霉蛋之后赶紧告退。

  崇祯帝见骆养性退去后转身问王承恩道,“吕思齐在辽南究竟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不上报?”

  王承恩陡然一惊,赶忙跪下说道,“奴婢有罪,有眼无珠推荐了吕思齐这个庸人,想那庸人必然以为监军太监只管军务,却不懂军财一体之事,奴婢恳请皇上立刻撤换吕思齐。”

  崇祯帝叹了口气,当日听到要去长生岛,宫内宦官人人闻之色变,吕思齐肯去已经不错了,他摇摇头,说道,“内官终究少英才,那些朝臣一个个都指责朕滥用内官,可朕的那些英才们,一个个的,让朕太失望了。”

  崇祯帝已经下定决心,下次李子明立功后就把他升官调走,现在的形势已经没有让他赌一把的资格了。

  第二天,苏启青见到了崇祯帝,尽管内心对于皇帝有着诸多不满,但苏启青还是对皇帝充满了敬畏之情,而当他无意间看到皇帝发间的白发时更是有些动情,

  “皇上终究是好的,是那些奸臣蒙蔽误导了皇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