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455章 武侯劝学,再现蒙学!
  天武城,稷下学宫。

  “参见武侯,武侯万年!”

  待段修现身之际,一众百姓纷纷行礼高喝。

  “诸位请起!”

  段修含笑摆了摆手,带着旬采荀攸等人踏上阶梯,朝山门而行。

  “吾等见过武侯!”

  程昱郑玄等人见段修行至近前,也纷纷执手行礼。

  “尔等不必多礼!”

  段修笑着打趣道:“今日的稷下学宫,是你们的主场,本侯也是前来祝贺,可不能抢了诸位的风头!”

  “武侯哪里话!”

  郑玄闻言正色道:“有您在的地方,自然是您的主场,我等萤火之光,又岂能与皓月争辉?”看書溂

  “哈哈,康成公言之有理!”

  “武侯都来了,哪能有自谦之理!”

  “……”

  一众夫子笑着出声,正如郑玄所言,有武侯在的地方,哪里还有他们的风头。

  段修面带笑意,和众夫子一阵寒暄。br>
  转眼间吉时已到。

  “康成公!”

  王烈行至郑玄身边,笑着低声道:“吉时已经到了!”

  “这么快?!”

  此时的郑玄,怀里正抱着幼小的段恒,一听轮到他了,嘴里还有些意外。

  “的确到了!”

  王烈正色点点头,看着甚是可爱的段恒,忍不住开口道:“快把小侯爷给我,待会再还给您!”

  “动作轻一点,恒儿刚睡着!”

  郑玄将奶娃娃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嘴上不住嘱咐,眼中满是不舍,他心底也想要一个根正苗红的孙子。

  只是自家的毒苗苗不争气,被儿媳拿捏得死死的。

  不远处郑益看着老爹的模样,默默垂下了脑袋,心中想着是不是该纳个妾,可他当初与妻子成婚之前,可是跟妻子保证过的。

  现在妻子也劝他纳妾。

  可他自己也不知道怎滴,对于纳妾这种话,完全听不进去,因为他自从娶妻以后,只要妻子在身边,他对其他小娘就没任何兴趣。

  另外一边。

  康成公开始为稷下学宫致词,之后就是程昱,司马徽,邴原,华佗等一众夫子。

  一个时辰后。

  在夫子们的众星捧月下,段修行至山门左侧的石碑前,准备为学宫题字。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

  见段修落笔,一旁程昱目光一亮,将其高声诵念了出来,众人闻言目露赞叹,面色也浮现出一抹恍然。

  他们都是搏学之辈,自明白武侯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比起曾经在苍松书院的题字,他们觉得一篇劝学更适合学宫。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写到这里以后,段修便直接停笔,不是他知道后面的内容,而是他觉得这个时候停笔,更容易激起学子的向学之心。

  “武侯大才!”

  郑玄如获珍宝的看着石碑,面带惊叹道:“此劝学诗篇,足以同长歌行媲美!”

  “康成公所言不错!”

  一旁司马徽目光紧紧盯着石碑,缓缓捋须道:“长歌行的确是天下少有的劝学之作,然长歌行却并非一人所出,是以在下看来,此篇劝学大作,更甚长歌行三分,当能流芳百世!”

  “水镜言之有理!”

  王烈也适时出声道:“武侯此篇劝学,不光是在意境方面超过长歌行,在文学价值方面更尤有突出,因为此篇劝学,哪怕是你我都能适用!”

  “彦方,恒儿呢?”

  郑玄点了点头没做反驳,突然看到两手空空的王烈,不由询问道。

  “在慈明怀里呢!”

  王烈嘴角微抽,指了指荀爽方向。

  郑玄抬眼看了过去,果然看到荀爽在逗弄怀里的小家伙,当即气呼呼道:“这慈明好不晓事,恒儿方才刚睡着,现在又被他逗醒,没见过这样当外祖父的!”

  说着就要上前理论,好在被司马徽和王烈拉了下来,他们虽然也挺喜欢段恒,但也没有到郑玄这种程度,不过他们也理解这老头。

  毕竟一个蓝眼睛。

  淡褐色头发的大孙子。

  看着着实有些怪异,也就郑玄能宽恕家里的毒苗苗,换做他们两人,打断两条腿都是轻的。

  “康成公!”

  就在这个时候,段修走了过来,从怀里取出一份公文递了过去,含笑道:“此乃本侯闲暇之余所做,您品鉴一番,看看是否能为学子,再添一篇蒙学!”

  “蒙学篇!?”

  郑玄闻言目光一亮,赶忙接过公文,面上满是期待之色,武侯对蒙学可是很有研究的,当初一策千字文,就可见一斑。

  司马徽和王烈闻言,也把脑袋凑了过来。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妙啊!”

  还没读完,司马徽就忍不住赞叹出声。

  一旁段修笑而不语,这是经过他阉割后的三字经,毕竟完整版的三字经里面,什么魏蜀吴,唐宋元都出来了,他怎么可能不规避,作为一个文抄公大佬,做到滴水不漏是他的准则。

  因为段修到现在还记得。

  前世看一部穿越小说,主角在三国张口就是将近酒,张口就是岑夫子,丹丘生,看得他差点当场去世。

  “武侯过谦了!”

  待郑玄看完以后,正色道:“此篇蒙学之作,不但通篇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其中还把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括囊在内,更以仁,义,诚,敬,孝为教化思想!”

  “其品质,不输千字文!”

  “当为天下蒙学巨作,不知武侯可曾为其命名!”

  一旁王烈司马徽缓缓点头,他们都认可郑玄的说法,说是不输千字文,那也的确不为过。

  “自然是有的!”

  段修沉吟道:“此蒙学通篇由三字组成,本侯将其称为三字经!”

  “三字经,好名字!”

  王烈目光一亮,感叹道:“此三字经出世,想来又是一篇传世之作,吾等文人同武侯生于一个时期,也不知道是幸事,还是不幸!”

  “自然是幸事!”

  司马徽当即道:“能见证传世之作问世,怎能称之为不幸?”

  “水镜……”

  王烈闻言气的吹胡子,他适才的话,根本就不是司马徽口中那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