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428章 欲行废立,董卓李儒!
  袁氏府邸,密室之内。

  董卓听着袁隗的话,垂着脑袋面色愈发沉重,桌案下的拳头,也不由紧握了起来,因为他担心自己会笑场。

  别人不清楚袁氏是什么情况。

  但他董某人却非常清楚。

  现在听着袁隗这句句忠贞之言,着实让他看清了对方的面皮。

  “是以!”

  袁隗再度看向董卓,面色带着三分挣扎,三分郑重,四分自责道:“老夫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然老夫老矣,最后发现,原来仲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还请袁公言明!”

  董卓知道对方就要图穷匕见,于是面带恭敬,忍着心惊拱手道:“纵是火海刀山,下官万不敢辞!”

  “仲颖!”

  袁隗死死的盯着董卓,缓缓道:“老夫欲请你行那废长立贤之事,不知你可愿从?”

  “废长立贤?”

  董卓闻言一时间面色一懵,不由苦涩出声道:“袁公,下官子嗣早夭,如今家中除了幼孙女,并无子嗣可立啊!”

  随着董卓话落,袁隗面色一黑,连内室的袁基都嘴角一抽。

  “仲颖!”

  袁隗正色道:“老夫之意,是请你行伊尹霍光之事,你可明白?”

  “伊尹霍光之事?”

  “什么?!!”

  董卓闻言先是一怔,随后惊呼出声,骤然起身面上满是震怖之色,看着袁隗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他之前是真没反应过来。

  毕竟李儒跟他说的是废嫡立庶,袁隗换了一个概念,让他根本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仲颖可是怕了?”

  袁隗对董卓的表现很满意,抿了一口茶水,饶有趣味的打量着董卓。

  “袁公明鉴!”

  董卓这才回过神来,朝着袁隗行了一礼,劝慰道:“自古以来行废立之臣,都难有好下场,还请袁公三思啊!”

  “不错!”

  袁隗闻言微微颔首,看着董卓道:“所以老夫才言,此事当由仲颖代而行之!”

  “……??”

  董卓猛地抬头,眼中露出恍然的同时,也不由带着一抹凶戾之色,不过这股凶气转瞬即逝,垂首道:“袁公,当今天子虽然少智,但他毕竟是先帝指定之君,天子行事虽优柔寡断,但他也从未犯下大错!”

  “若贸然行废立之事!”

  “只会令朝堂动荡,天下难安!”

  “属非下官惜身,而是下官初入朝堂,根本无法成事,还请袁公另做它议!”

  早在李儒分析局势以后,董卓对于废立之事,心中便有了计较,他当初甚至还想着,等自己掌权以后,再推出一个人来组织废立。

  没成想,袁氏跟他的想法一样。

  现在尴尬的是,袁氏竟然让他来组织废立,这让他心中充满了郁气,毕竟霍光的下场可一点都不好。

  而且他更担心袁氏卸磨杀驴。

  因为他并不认为,他在这个时候组织废长立幼会成功,要知道这玩意不好碰,成了会被皇帝清算,不成那就死的更快。

  这让董卓如何不气。

  “仲颖稍安勿躁!”

  袁隗见董卓压下了怒意,安抚道:“贸然行废立之举,的确难以成事,不过有着袁氏的支持,老夫相信此事能成,为了大汉江山社稷,只能苦了你了!”

  “袁公……!”

  董卓看着袁隗张了张嘴,想要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仲颖,此事就这么定了!”

  袁隗起身行至董卓身边,拍了拍对方肩膀道:“如今夜已渐深,你也早些回府,待稍作准备,便立即行事,陈留王乃先帝子嗣,手中持有武侯龙雀,老夫相信,他定能继承先帝遗志,做那中兴之君!”

  说完,袁隗自顾离开了密室。

  “哎!”

  董卓面色一阵变幻,之后长叹了一声。

  回府以后,董卓赶忙召来了李儒。

  李儒也没想到。

  袁隗竟然跟他想到一块去了!

  “主公!”

  李儒得知主公的忧虑,目露阴冷道:“事已至此,咱们要么不做,既然要做,那就做绝!”

  “他袁氏想要皇子协继位!”

  “那咱们就顺水推舟,联合荀彧等忠贞之士顺势掌权!”

  “属下也很好奇,这袁氏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文优!”

  董卓面色凝重道:“你认为此事能成?”

  “能!”

  李儒重重点头,开口道:“有着袁氏的推波助澜,此事唯一的难处,便是在当今天子身上,属下有把握说服天子!”

  “你去说服天子?”

  董卓闻言直接惊掉下巴,这家伙前脚给天子母后喂药,后脚还想说服天子,找死也没这么找的。

  “主公误会了!”

  李儒见主公的模样,嘴角微抽道:“属下的意思是天子这边也能处理,只要请动一人即可!”

  “荀彧?!”

  董卓也反应了过来,要说能说动天子主动退位的,最好的人选非荀彧莫属。

  “不错!”看書喇

  李儒缓缓捋须道:“荀彧年少得志,进入仕途之后,有着慈明公和武侯护道,得先帝信任,一路平步青云,以不及而立之龄,便身居太常高位!”

  “然有得必有失!”

  “世间之事哪能尽善尽美,袁基的出现以及袁氏的谋划,便直接击碎了荀彧过往,如今的他只能蛰伏,静待时变!”

  “而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荀彧原为天子与皇子协之师,更加清楚二者的脾性,由他出面自然再合适不过!”

  “可荀彧会答应吗?”

  董卓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对方合适,也知道对方有那个能力,但对方会不会同意,却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会!”

  李儒正色道:“属下曾言,荀彧知晓二者的脾性,他为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更应该为大汉中兴出一份力,更何况咱们没得选,他荀彧同样没得选!”

  “唯有皇子协继位!”

  “才能稳固大汉的朝堂!”

  “能稳固吗?”

  董卓表示听不太懂。

  “从某些方面而言,能!”

  李儒解释道:“皇子协继位,朝中定然有人反对,袁氏无外乎欺君年幼,然主公既然做了废立之事,那就当以铁血手腕,助皇子协掌权!”

  “天下若乱,那就杀!”

  “杀到无人敢乱!”

  “主公身居太尉,本就操天下兵戈!”

  “天下越乱,功越高!”

  说到这里,李儒面上带着一抹复杂,看着董卓道:“若有朝一日天下清明,主公或可西行!”

  “那就是我的归处吗?”

  董卓听完以后,心中再无半分疑虑,神色有些莫名。

  “唯有如此!”

  李儒缓缓点头,悠悠道:“方能称,挽山河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