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397章 何氏教子,太傅袁隗!
  华灯初上,雒阳。

  北宫,章德殿。

  “母后?”

  待何进离开以后,刘辩看向何太后,眼中带着一丝不解之色。

  他不明白自己的母后,为何要将舅舅赶出宫,也不明白母后,为什么要拒绝舅舅的举荐。

  在刘辩看来,现在天下大安。

  舅舅一个大将军,手里没有什么兵权不说,现在人家想举荐自己的门生,也遭到碰壁,这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也多少有些说不过去。看書溂

  更何况。

  如今袁基初回雒阳,为朝廷奔走四方,还带来回了八万金,不论是忠心还是功绩,提拔一下两个袁氏子,对刘辩而言,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尔等先退下吧!”

  何氏闻言柳眉微蹙,挥手命张让等人退出大殿。

  “奴婢告退!”

  张让等常侍恭敬行了一礼,旋即退出章德殿。

  “辩儿!”

  见殿内只剩下自己母子二人,何氏也不做隐瞒,解释道:“你舅舅有什么本事,母后心中自然清楚,袁氏经过袁基奔走天下以后,其名望太高,若此际将河南尹连同司隶校尉,一起给到袁氏,于汉室于朝堂而言,都太过不利!”

  “母后的意思是?”

  刘辩听了以后,还是不太明白。

  “辩儿!”

  何氏闻言摇了摇头,认真的看着刘辩,教诲道:“不论袁氏也好,何氏也罢,此际都不宜让哪一方势大,你现在是皇帝,所思所虑,不应该只是论功行赏,更不应该随性而为,你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平衡朝局!”看書喇

  “袁基此行有大功!”

  “那么你就提拔袁隗!”

  “你舅舅成不了事,那就让他当他的大将军,让他手持大义,震慑朝堂!”

  “荀彧为人清正多才,与先帝同心!”

  “那你就让他执掌太常,有难以抉择之事,也可以听听他怎么说,不宜走得太近,更不能疏远!”

  “这个度,需要你自己来把控!”

  “宫中有张让,赵忠,蹇硕等常侍,这些人你可以信任,也能用之,但也不能过度依赖!”

  “辩儿可将朝堂分为袁氏,何氏,荀氏,宦臣四方,这四方,不论是哪一方势大,都可能影响朝局!”

  “你身为天子!”

  “当游离在这四方之间,从而取得稳定,先帝还给你留下了演武诸将,这些人你可以信任,因为他们可称先帝门生,不存在背叛一说!”

  “但由于他们演武出身!”

  “初入仕途便是将校,是以哪怕是先帝当初,也没有为他们加官进爵,这不是你父皇薄恩,而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因为盛世的太平!”

  “很难容将军来享受!”

  “更何况他们都还很年轻!”

  “若有一天宦臣不可控,那便拿下蹇硕,启用这批先帝门生,若中原大安,汉室兴盛,那么他们如今的位置,便是他们长久的归处!”

  “辩儿可明白了?”

  何氏跟随刘宏十几年,两人虽然关系不怎么样,但刘宏的平衡之道,也被何氏学到三分。

  以前她能同何进走得近。

  是因为她需要对方倚为靠山,用以震慑后宫,算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现在她身为太后。

  儿子也登基一年多。

  自然不可能同往常一样,她现在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儿子和朝堂上面。

  这是一种立场的改变。

  更何况何进是什么德行,何氏心中最为清楚,她又怎么可能放心,把权利交给对方?

  “母后的教诲,孩儿定铭记于心!”

  刘辩在听完以后,朝着何氏深深行了一礼,面上带着七分惊喜,三分恍然。

  因为他惊喜的发现,经过母后这样一说,他以前的诸多疑惑,都有了一个解释,而且对执掌朝堂,也有了一个方向。

  何氏一脸宠溺的看着刘辩,欣慰道:“若辩儿真能记好,你母后也不用这么操心!”

  自己的儿子。

  就是她的全部。

  这是她自生下刘辩以后,便从未改变的想法,这也是她为何恼怒段修的原因。

  “母后!”

  刘辩似想到了什么,迟疑道:“那司隶校尉与河南尹的人选,又该如何?”

  “今袁基归朝,袁氏名望高涨!”

  何氏看了刘辩一眼,神色间有些无奈,开口道:“此二职的人选,可从宦臣之中择出!”

  “那袁隗当为何职?”

  刘辩闻言微微点头,再度疑惑出声,袁隗的职位在他看来,的确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

  毕竟他总不能随便撸掉一个三公。

  “名望高也有高名望的职位!”

  何氏笑着道:“辩儿的老师为荀彧,然荀彧的资历与年纪,显然不好担任太傅一职,反正太傅之位空着也是空着,就给那袁隗又何妨?”

  “额……?”

  刘辩闻言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还能这样干,旋即朝何氏行了一礼,敬佩道:“母后英明!”

  ……

  就在何氏母子交谈之际。

  何进也怒火难熄的回到了将军府。

  面对袁绍两兄弟,何进老脸通红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好在袁绍察觉何进脸色不对,好一顿安抚之后,才让何进的脸色好了一些,只是心中对袁绍,充满了亏欠与感动,同时还恼怒自己的妹妹不懂事。

  看得一旁袁术。

  都懒得鄙视何进。

  当一个大将军,当一个哥哥,当到何进这种程度,那也是没谁了。

  消息传回袁府以后。

  连袁隗叔侄都愣住了!

  两人心中同时冒出一个想法,在对视一眼之后,也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翌日大开朝会。

  袁基加封都亭侯,袁隗在阔别庙堂六年之后,再次步入朝廷,任太傅,也称帝师。

  为此,刘辩昨夜还专程找了一次荀彧。

  原北军步兵校尉,由于袁隗的主动放权,最后由淳于琼担任,这也让百官看到了袁氏的忠贞。

  而河南尹的位置。

  则落在了许相头上,樊陵任司隶校尉。

  两人此前在地方任职,都各自做出了一些贡献,如樊陵在京兆伊任职之际,在郡内修建了一条径河渠,蔡邕为这条河专程写下《樊惠渠歌》。

  许相出身名流世家。

  如月旦评许劭,便是他的族弟。

  要说两人唯二的共同点,那就是早年以侍中出身,与一众常侍,不可避免的走得比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