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383章 荀彧求见,袁基到来!
  日暮之际。

  刘辩和刘协两兄弟,在何氏望眼欲穿的目光中,缓缓从文陵走出。

  “协弟!”

  看了一眼身边的刘协,刘辩迟疑道:“眼看天色已晚,不若与朕同行?”

  太后何氏与太皇太后董氏关系不好,刘辩自然早就知道,也明白其中原因,所以他说这话,实际上也是冒着惹怒何氏的风险。

  “皇兄美意,弟心领了!”

  刘协抱着龙雀垂着头,闻言恭敬道:“再有不远便是弟舆驾所在,您还是去看看母后,免得她为您担心!”

  “也好!”

  刘辩听了以后,脸上也露出了一抹苦涩,也就不再强求。

  随后兄弟二人分开而行。

  何氏见刘辩回来,一双凤目微微有些肿胀,显然在这段时间哭过,看得刘辩心中的无奈,又增添了几分。

  好一阵安抚何氏。

  羽林郎也缓缓原路而回。

  是夜,北宫。

  章德殿。

  刘辩看着身前的荀彧,眼中满是询问之色。

  “陛下能有此心!”

  荀彧听到刘辩的意思,面上也露出一抹欣慰之色,恭敬行礼道:“想必先帝知晓,也会倍感欣慰!”

  “荀师,真的可以吗?”

  关于是否将何氏请回后宫,刘辩在安抚好何氏以后,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请教荀彧。

  这位老师的本事。

  他还是信任的。

  “自无不可!”

  荀彧点点头,沉吟道:“今天下承平,虽有水患不绝,但以朝廷这些年的累积,度过水患不成问题!”

  “大汉中兴气象已显!”

  “朝臣上下一心,陛下能纳良言于政,乃天下百姓之福,武侯之言不无道理!”

  “朕知道了!”

  刘备闻言脸上呈现挣扎之色,摆了摆手开口道:“此事朕会同母后言明,荀师早些回去歇息吧!”

  “微臣告退!”

  荀彧朝刘辩行了一礼,旋即离开了章德殿。

  翌日,文陵。

  段修与荀彧相对而坐。

  “武侯!”

  荀彧抿了一口茶水,面色凝重道:“早前之际,益州消息传回,至此天下大安,然在下心绪隐有不定,不知武侯可能察觉到什么?”

  “呵呵!”

  段修闻言含笑道:“文若可是感受到压力了?”

  “不瞒武侯!”

  荀彧苦笑点了点头,开口道:“自先帝故去之后,在下便心绪不宁,然天下承平,朝臣看似上下一心,许是在下自身的缘故!”

  “那不知文若是否想过!”

  段修不置可否道:“仕途本就是如此,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陛下继位之后,一切过于顺遂,朝中亦无变动,才会令你有此心忧?”

  “须知仕途如战场!”

  “所谓风平浪静,不过是风声鹤唳,风雨将近的前兆罢了!”

  “武侯当真如此认为?”

  荀彧闻言面色一变,他只是隐隐有些担心,实际上心中也没底,可现在经过武侯这么一说,他有些慌了。

  “自然!”

  段修抿了口茶水,淡淡道:“不过只要本侯在大汉的一天,中原便乱不起来!”

  “文若也不用过于有心!”

  “须知该来的总会来,当有一天你拨开云雾,自然会看清真相所在!”

  “武侯…”

  “启禀武侯,太仆袁基求见!”

  不待荀彧说话,徐晃行至近前朝段修恭敬抱拳。

  “让他进来吧!”

  段修闻言眉头一挑,心中不知道这袁基过来做什么,他和袁氏,好像并没有什么交集。

  一旁荀彧也目露沉思。

  “喏!”

  徐晃恭敬抱拳应是。

  片刻之后。

  袁基缓步而来,当他看到荀彧的时候,目光一亮,脸上也露出一抹欣喜。

  “下官袁基参见武侯!”

  袁基没有和荀彧打招呼,先是朝段修恭敬行了一礼。

  “免礼!”

  段修打量了袁基一阵,摆了摆手道:“不知太仆此际前来,所谓何事?”

  对于这位袁基,段修也是有些好奇,对方的年纪在三十多岁模样,不过其卖相极好,岁月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下官为民而来!”

  袁基闻言再度朝段修行了一礼。

  “入座吧!”

  段修抬手虚引,笑着道:“本侯倒是想听听,太仆有何高见!”

  “谢武侯赐座!”

  袁基在行了一礼之后,便于荀彧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见过士纪兄!”

  荀彧含笑朝袁基行了一礼。

  “文若贤弟!”

  袁基也笑着回礼。

  “这两货看起来关系不错啊!”

  段修见二人的神态,心中不由暗自嘀咕。

  “武侯!”

  于荀彧稍作寒暄,袁基看向段修面带敬佩道:“今书籍东出,造福天下万千士子,您之功德,不输尧舜,下官亦是敬佩万分!”

  “太仆还是说正事吧!”

  段修闻言摆了摆手,对于这些话他早已免疫。

  “武侯所言极是!”

  袁基听了面带讪讪,转眼便恢复正常,斟酌道:“下官听闻,您于凉州普及千字文,和掌中农书,致使凉州百姓,识文辨字之人如过江之鲫,可见您为民启智之心坚若磐石!”

  “在下之所愿!”

  “便是求武侯怜天下百姓,让书籍流入中原,让更多的百姓得以识文辨字,而不拘泥于士子稚童,不拘泥于凉州!”

  一旁荀彧闻言目光微凝。

  “袁太仆!”

  段修看着袁基含笑道:“你之所言,本侯自会考虑,只是不知你可曾想过,凉州制吏民生不同中原,当书籍流入中原之后,能有多少百姓用得上?”

  “武侯!”

  袁基正色道:“凉州富庶,天下共知,然您之言,却多有以偏概全,此前中原生民为艰,乃是因战乱所致!”

  ”今中原大安,制吏清明!”

  “只需一两年时间,中原必定生民富庶,下官相信,以中原之沃土,不出三五年光景,其民生必能赶超凉州!”

  “袁太仆言之有理!”

  一旁荀彧闻言也点头赞同,现在中原的百姓都有天地,如果真如袁基所说,他还真的相信几年之后,生民可以不输凉州。

  “此事本侯记下了!”

  段修闻言目光带着审视看向袁基,点头道:“三月之内,凉州各类书籍,便能从长平商会流入中原,希望太仆能谨记今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