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350章 段修封王,刘焉之议!
  “那微臣便献丑了!”

  袁基闻言朝刘宏恭敬行礼,一想到给自己最大的假想敌命名国号,心中没来由的觉得一阵刺激。

  “但讲无妨!”

  刘宏闻言摆了摆手。

  一众文武百官,同样盯着袁基。

  他们这一会儿功夫,也给段修想了无数个国号。

  “谢陛下!”

  袁基直起身子,斟酌道:“臣熟读字圣,许祭酒所著之《说文解字》,发现其中有一字,甚为美妙,这个字,便是乾字!”

  刘宏和百官闻言目露疑惑。

  “乾字,常用于卦名!”

  袁基解释道:“而孔圣曾经有过释义,乾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是以上出为乾,下注则为湿,故乾与湿相对,俗别其音,古无是也!”

  “《穆天子传》有言,周穆王穿天山,登昆仑,终抵达西王母之邦!”

  “凉州有祁连,祁连何意,天也!”

  “西域诸峰贯穿天地,是为天山!”

  “是以西域,当为乾地!”

  “武侯生于中原,长于它乾,其国号之中,乾字当头!”

  “从《易经》来讲,乾为天,属阳刚之意!”

  “其字之寓意,与武字相合!”

  “武字,同有勇猛,刚健之意!”

  “武侯乃汉家之人!”

  袁基继续道:“得立王业,亦少不了陛下天恩,是以其国号之中,应当有汉!”

  “寓意不忘根源!”

  “不忘陛下恩义!”

  “不忘国之由来!”

  “是以,臣以为!”

  说到这里,袁基朝刘宏恭敬行礼道:“武侯之封国,当以乾汉为号,乾为天,汉为本,陛下以为如何?”

  “乾汉!”

  百官闻言也仔细琢磨了起来,觉得这个名字乍一听,感觉有些奇怪,但仔细推敲之后,便发现这个名字的寓意非常不错。

  而且各种解释,都能解释得通。

  “乾汉,乾为天,汉为本!”

  刘宏听完之后目光猛亮,喃喃道:“武侯乃是汉人,其治下之民亦是汉民,哪怕百年以后,武侯治下壮大,其国依旧为汉姓!”

  “不对!”

  “武侯所立之国,当以大汉为天,是以乾汉之名,恰如其分!”

  想到这里,刘宏自觉理解到了其中真意,看向袁基目光,也多了几分亲近,他觉得这个名字就很好。

  不论是从哪方面讲。

  都有不错的说法。

  哪怕过个千百年时间,哪怕大汉凋敝,乾汉依旧能够相互守望,就等于同时间出现两个汉朝。

  中原大汉为主,西域乾汉为副。

  刘宏越想目光越亮,感觉自己好像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反正西域那种偏远之地,他又不可能管得过来,稍有不慎还会有,被西域诸国抢夺的风险,这样一想,刘宏觉得一举多得。

  心中忍不住暗想道:“用承泽的一个词来讲,当初王莽的格局小了啊!”

  “不错!”

  刘宏扫了一眼窃窃私语,不住点头的百官,威严道:“乾汉之名,甚合朕意!”

  “陛下圣明!”

  一众官吏闻言纷纷行礼长喝。

  “张让,拟召!”

  刘宏俯瞰着百官,肃然道:“即日起,大汉镇西武侯,骠骑将军段修,进爵为王,封国乾汉,赐九锡,乾汉大纛,天子车與,衮服,冕十二旒,是为乾汉之主,年号允其自行决议!”

  “即日起!”

  “朕决议将凉州借与乾汉六十年,六十年后以玉门关为界,关外为乾汉,关内为大汉!”

  “乾汉国主段修于大汉有功,其骠骑将军一职,待其百年之后,由大汉再行收回!”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闻言纷纷行礼长喝,不少人暗自咽了咽口水。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张让见差不多朝议结束,上前两步长喝出声。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刘焉深吸口气,出列朝刘宏恭敬行礼。

  “讲!”

  刘宏闻言脸上笑意未减。

  “陛下!”

  刘焉面色凝重,恭敬行礼道:“近年来,中原各地战火不绝,刺史,太守,皆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朝廷民心为坚,百姓怨声载道!”

  “此际恰逢陛下北伐建功,使民心初定,朝廷当选贤举能,任用清名重臣以为牧伯,以镇安方夏!”

  “臣自请交州,为大汉平定边患!”

  段修的封王。

  让刘焉觉得董扶的话没错,天子或将不久,雒阳他肯定是不能待了,现在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

  要是天子真的如董扶所言,加上那所谓的天子气,刘焉感觉自己看到了乱世一角,交州近年来被清剿了数次。

  正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他觉得自己为大汉劳碌数十年,可以去交州好好享福,中原再怎么乱,他也可以高坐楼台。

  但实际上,益州才是他目的。

  请命交州不过是一种避嫌的做法,和益州比起来,交州就和蛮荒之地差不多。

  现在接替贾琮。

  成为交州刺史的是朱儁之子朱符。

  而朱儁之母于中平二年亡故,朝廷考虑到他的功绩,准许朱儁回乡守孝。

  朱符有着这层关系,刘焉自请交州刺史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刘焉心中非常清楚。

  “哗!”

  百官闻言一片哗然,看向刘焉的目光,也带着浓浓的惊异,他们没想到刘焉在这个时候提出废史立牧。

  虽然现在中原战事不小,如幽州,荆州,益州更是重灾区,可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甚至他们还觉得。

  如今的中原,要比前几年好太多了,毕竟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全被武侯带去了凉州。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袁基目光一闪,第一个跳出来朝刘宏恭敬行礼道:“今有您大胜为势,中原之乱不过是癣疥之疾,转眼可定,反观刘太常所言才是祸国之论!”

  作为一个忠臣,袁基表示他可以做得很好,像刘焉这种提议,他岂能不站出来阻止?

  “袁太仆言之有理,臣荀彧附议!”

  荀彧也紧跟着出列,朝刘宏恭敬行礼。

  “臣附议袁太仆之言,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袁太仆之言,请陛下三思!”

  “……”

  不到片刻功夫,大半朝臣站出来附议,而那些没站出的,一部分是估计刘焉的颜面,另一部分则是不屑。

  “刘爱卿!”

  刘宏看着这位汉室宗亲,看着这位他亲自提拔上来的汉室宗正,语气冰冷道:“你欲废史立牧?”

  对于废史立牧。

  刘宏一点都不陌生。

  有汉一朝,废史立牧,废牧为史的情况出现得太多,其中以王莽篡汉,光武中兴之际为最。

  那个时候刺史和州牧。

  可以说是反复横跳。

  王莽几次把州牧废了又立,立了又废,光武之初刘秀废州立牧,得到了大量世家的支持,待局势稳定以后,刘秀又废牧为史。br>
  刘宏得知那段历史之后。

  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光武大帝真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