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115章 武威世家,大兴商业!
  雒阳。

  北宫章德殿内。

  刘宏高坐龙案之后,下方大将军何进,太尉张温,司空荀爽,司徒曹嵩四府主官垂首而立。

  “朕今日!”

  刘宏俯瞰着四人,淡淡开口道:“召你们四人共同前此,其中的目的,想必你们都心里有数!”

  “臣等明白!”

  何进等人对视一眼,恭敬行礼。

  “嗯!”

  刘宏微微颔首,沉声道:“由于皇子年幼,所以朕此行并不设监国皇子,寻常奏书由尔等四府相机而决,黄巾将平,关于此次平定黄巾的军功嘉奖,由朕归朝之后再议!”

  随着刘宏话落。

  张温等人不由将目光投向何进,毕竟他们三个人对于谁监国,谁为太子,都没有什么影响。

  “唯!”

  何进面色微微一沉,但对上刘宏的目光之后,瞬间便老实了下来。

  “荀卿!”

  见何进老实,刘宏这才露出一丝笑容,看向荀爽道:“此前大鸿胪已与朕禀明,武侯的婚期定于来年三月九日,朕对此深表歉意,然婚姻乃人生大事,马虎不得,还望荀卿能够理解才是!”

  “陛下无需如此!”

  荀爽一脸正色,恭敬行礼道:“您能够记挂此事,便已经是对荀家的恩赐,小女那边微臣自会说明,想必她定能理解陛下的苦衷!”

  天子的想法他又怎能不知。

  武侯这平定黄巾的一战,看似打的漂亮,赢了一时的民心,实际上也将自己推到了世家,甚至天子的对立面。

  现在天子即将前往武侯封地,两人之间形势微妙,最后走到哪一步,连他也无法预测,至于婚事反正天子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拖延很长一段时间。

  “如此便好!”

  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挥手道:“你们下去吧!”

  “唯!”

  四人闻言恭敬行礼,之后转身离开了章德殿。

  七月中旬。

  凉州武威郡。

  入夜时分。

  姑臧城,段氏祖宅一处书房之中。

  “武威石氏!”

  段修看完荀衍送来的公文,又结合之前的文书,眼中闪过一缕杀意。

  “武侯!”

  一旁正在处理公文的贾诩,好似察觉到了什么,迟疑道:“石石乃武威郡八大豪族之一,祖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石碏,数百年下来,石氏不断融合归化羌族,其家族部曲不低于两千,是武威郡中典型的多源流豪族,同样也是武威郡数一数二的强族!”

  作为土生土长的姑臧人士。

  对于武威郡的各大豪强,贾诩心中自然门清,他倒不是担心武侯吃亏,而是担心武侯轻敌。

  “呵呵!”

  段修闻言轻笑一声,旋即提笔在荀衍的公文上批了一个字。

  “别说只是豪族!”

  将公文合上放到一边,段修重新拿出一份公文,淡漠道:“在本侯封地之内,哪怕是皇族,也得遵守武侯律!”

  “……”

  贾诩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话题显然不是他能接待。

  “文和?!”

  段修眉头微蹙盯着公文,手指微颤嘴角微抽道:“本侯问你,武侯馍馍是何物?”

  这封公文是荀攸送过来的,上面记载着各地妇孺能做的活计,而武侯馍馍高居首位,足有两万久千多名妇孺,对自己这份手艺很自信。

  “这个?这。。。这个!?”

  贾诩闻言瞬间抬头,看着段修怪异的目光,他也有些手足无措,心中暗骂自己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说吧!”

  段修看着贾诩,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

  “回武侯!”

  贾诩连忙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道:“武侯馍馍原名叫馒头,属下也不知道,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就被百姓传成了这个名字,当属下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向您汇报了!”

  “嗯,本侯知道了!”

  段修闻言深吸了口气,淡淡回应之后,继续看着手中的公文。

  贾诩偷偷瞄了瞄段修之后,见对方好似没有生气,也就放心来。

  “文和!”

  将公文放下以后,段修问道:“此前吩咐你建的作坊,如今怎么样了?”

  “这个。。!”

  贾诩沉吟道:“属下找工部规划了五个作坊,现在已经动工,预计月底可以建成!”

  “五个吗?”

  段修想了想,蹙眉道:“还不够,你下去之后与工部联系,但凡封地县城,万人之县最少兴建三家酒肆,五家驿站,十家馒头铺子,以及一个作坊!”

  一般县城里有一万百姓。

  那么这个县起码也有三万百姓,城池内的面积,实际上没有那么多,普通百姓大多居住在城外。

  现在封地商业还是不够便利。

  可即便段修再如何鼓励,那些百姓也很难转变商业乃是贱业的思想,所以他只能亲自下场,待时间久了,等那些赚到钱的妇孺,自立门户以后,这种情况或许就能得到改变。看書溂

  “您的意思是?”

  贾诩听完以后,先是在心里给杜袭默哀片刻,随后一脸恍然的看着段修。

  “不错!”

  段修点了点头,开口道:“以武侯律的惠民力度,封地百姓富裕起来时迟早的事情,这些妇孺可以安置进作坊,酒肆,驿站等地做工,再由户部统计盈亏,也能解决一部分用工问题。”

  “属下明白了!”

  贾诩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这种事他近年来干得最多,早已是驾轻就熟。

  “作坊建成以后!”

  段修继续道:“目前可制两种事物,第一种为成衣,第二种为茶叶!”

  “到时候将手巧的妇女招近成衣作坊,以现在封地正规化的模式,制作一件衣裳的耗时以及成本,应该会降低不少,做出来不论是卖给百姓,还是卖到其他州郡,总不至于卖不出去!”

  “嗯!”

  贾诩缓缓点头,现在坊市中的确还没有成衣铺子,中原那边倒是有,不过价格却不是一般人穿的起的。

  百姓穿的衣服,要么自己做出来,要么去买葛布或者麻布,最后买回去自己裁剪,武侯的这个思路,倒的确值得一试。

  “至于茶叶!”

  段修沉吟片刻,开口道:“文和下去之后,就可以安排妇孺上山采茶,切记只取嫩绿饱满的嫩茶就行,采回之后本侯自有妙用!”

  他也不知道现在的人能不能喝的惯。

  不过他总要试一试才行。

  ps:关于茶叶,咳咳。。陇南茶说的就是凉州的茶叶,至于季节,小作者表示现在采的茶可以称之为夏茶。

  关于养猪。

  这个问题小作者不止一次说明,阉猪工艺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出现,至于为什么到了明朝,都没什么人喜欢吃猪肉。

  首先。

  有钱有势的人,哪怕是现在,也没几个人喜欢吃猪肉啊!

  再则,猪的生活环境,养过猪的人都知道,猪是圈养的,也就是说是和粪便一起长大的,读书人自诩文雅风流,这个和粪便一起长大的动物,被嫌弃也是正常的。

  最后,古代没有这么多调料,香料什么的大多是从西域传进来的,贵得离谱,做出来的猪肉不好吃,所以吃的人自然也会少。

  当然。

  普通百姓还是喜欢吃猪肉的,就如小作者天天猪肉拌饭,每每想起读者大佬们天天鱼刺拌饭,小作者眼泪就会从嘴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