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53章 贾诩:我没改变世界,世界却改变了我!
  凉州。

  张掖觻得城。

  由于天气的缘故,当段修带着人来到张掖治所以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得到消息称荀悦并没有在觻得城,而是在删丹县安置流民。

  下午。

  段修赶到了删丹县,也看到了一脸疲惫的荀悦。

  “都护!”

  荀悦见段修到来目光微闪,忍着疲惫上前行礼道:“此次麋家带来了三万七千五百七十九名百姓,光是户数便多达万余,这几天属下已在删丹县,安置了五千户,还有一万多名百姓,删丹县已无力安置!”

  “辛苦了!”

  段修快步上前扶起对方,知道现在不是寒暄的时候,问道:“剩下的百姓,仲豫准备如何安置?”

  荀悦,字仲豫。

  颍川荀氏族人,荀彧的兄长,荀攸的叔父,东汉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在历史上著有《申鉴》五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可见其人非同一般的本事。

  而且还著有《崇德》。

  这样的牛人,原本以荀攸的本事,肯定是请不来的,好在荀衍来到三郡以后,在荀悦那里大肆吹捧段修的执政方略,并表示如果不来定会后悔终生。

  因为在荀衍看来。

  段修的想法,和自家族兄的想法不谋而合。

  由于荀悦早年丧父,在荀氏属于小透明,唯有年纪相仿的堂弟荀衍,和他比较合拍,面对堂弟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他还是走了出来。

  到三郡以后。

  得知段修发布得各项惠民之策,他连禄福城都没去,便直接在张掖停下来开始工作,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是第一次见到段修。

  “都护!”

  荀悦毫不犹豫开口道:“张掖郡,连同属国共领九县,随着这段时间凉州百姓迁徙,与羌人汉化的数量增多,如今删丹县以东的数个县城,已然进入了饱和状态,所以只能把他们带到前方,屋兰县进行安置。”

  “原来如此!”

  段修缓缓点头,在来前他还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会把人带到删丹,直接放在长城内的番和,骊靬等县不是省事许多?

  现在他在荀悦这里知道了原因。

  “屋兰可能安排这么多流民?”

  段修看着前方衣不蔽体,枯瘦如柴,一堆堆围在火炉旁的流民,目光有些复杂,他想起了前世的祖父。

  “可以!”

  荀悦颔首苦笑道:“不过以后若是再来流民,那便只能安排到觻得城了!”

  “哎!”

  段修叹了口气上前道:“那便开始吧!若可得安居乐业,谁又愿颠沛流离,都是汉家百姓,我们这些做官的,能管多少,就尽力而为吧!”

  “都护大义,仲豫佩服!”

  看着没有丝毫架子,进入人群中忙碌的段修,荀悦恭敬行礼的同时,眼中散发出灼热的光彩。

  “娘亲娘亲!”

  在段修忙碌的时候,一名三四岁的稚童指着他道:“那个大哥哥的衣服好香,而且,而且比我们家的被子还要大!”

  “狗子别说话!”

  稚童的娘亲连忙把他拉到身后,低声道:“当心惹怒了大人,晚上不给你吃食!”

  说完,还胆战心惊的偷瞄段修。

  虽然她不知道段修的身份,但也知道对方必然是一个大官,而官员和百姓之间,搁着的不是大山,而是天堑。

  稚童的声音。

  段修自然听得真切,心中苦笑不已,他还不能将身上的大氅送给对方,因为他送出去的不是福。

  还好百姓淳朴,要不然他可能会被当成作秀,不过在场除了一部分官吏,也没人知道他的身份。

  删丹县距离屋兰县不远。

  同样流民也没那么多讲究,待段修一行人来到屋兰县时,已经是华灯初上,城外也早已备好了吃食。

  一连五天时间。

  段修都配合荀衍等人,安排着这些流民,同样对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前世看电视,看小说。

  无不讲述着这个时代,名士风流,武将豪迈,只知道奸雄曹操不可一世,知道刘备百折不挠,知道孙权将张辽抬进武庙。看書喇

  却没人知道。

  这个时代背景下,百姓的种种苦难。

  奸雄曹操被历史黑了数千年,却因某个大人物,导致被成功洗成半白,甚至不少人为曹操感到可惜。

  不过也没办法。

  毕竟洗他的那一位太过光辉伟岸。

  闲话少叙。

  十一月下旬。

  流民事宜被安置完全,段修也回到了禄福城。

  武侯府内。

  “都护!”

  贾诩看着桌案上的数据,苦笑道:“此次安置近四万流民,府库粮食少了十万石,而且还要将其供养至来年初秋,这消耗也太大了!”

  “文和先生!”

  一旁荀攸蹙眉道:“古语有言,达者兼济天下,今侯府府库充盈,同为大汉子民,伸出援手也是理所应当之事,况且三郡乃武侯封地,百姓数量自然多多益善,汝岂能只看眼前?”

  这几个月下来。

  荀攸也算真正的进入了群众,也明白了什么是百姓疾苦,心中只想着多为百姓做点事。

  其他人表示不敢出声。

  “这。。。?”

  贾诩闻言有些傻眼,合着他就是抱怨一下,就好像变成了坏人,还是鼠目寸光的那种。

  “公达!”

  段修含笑开口道:“文和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他管理着三郡财务,得失之间自有计较也是常理,如果不是他将府库财务充盈,咱们就算想多帮助一些百姓,也是无能为力的。”

  “文和先生见谅!”

  荀攸起身朝着贾诩行了一礼,苦笑道:“适才,攸着相了,主公曾做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发人深省,那就是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是攸孟浪,还请文和先生勿怪!”

  “公达无心之言。”

  看着面前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荀攸,贾诩笑着还礼道:“诩岂能计较,况且诩也知晓,公达也是一心为公。”

  “多谢文和先生!”

  荀攸再次行了一礼。

  贾诩摆了摆手,曾几何时他也与对方一般,举孝廉之初意气风发,想着靠自己的才学改变一些什么。

  可这么多年下来。

  他知道自己啥也没改变,反而是这个世道把他给改变了,只能说,都护段修在大汉属于独一无二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