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39章 百姓迁徙,董卓反应!
  七月下旬。

  福禄城侯府。

  段修高坐主位,下方文武两分,周遭寒气冰鉴散发出丝丝凉气,使得原本燥热的初秋也变得凉爽了起来。

  “都护!”

  荀攸率先起身,面带笑意道:“如今三郡官吏配置完全,您的各项慧政在各地正式实施,民心无不归附,处处都能听到百姓歌颂的声音。”

  三个月的时间。

  荀攸感觉过了一生那么漫长,但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此刻心中无比的满足。

  “都护!”

  杜袭起身行礼道:“百姓听闻您要给他们修建屋舍,纷纷表示不需要工钱,他们自愿以各亭里为单位,修建各种的屋舍!”

  “都护!”

  枣祗起身道:“百姓听闻每人分发十亩土地,表示所有屯田可以由他们完成,不用再另行招募屯田兵!”

  “都护”

  “……”

  看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段修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只要对百姓好,百姓同样也会投桃报李。

  “咳咳!”

  段修轻咳了一声打断了激动的众人,开口道:“关于建设工程和屯田,咱们原计划如何做,依然不做改变,现在的侯府也不差钱,没必要为了这些事情苦了百姓!”

  “都护仁慈!”

  众人闻言恭敬行礼。

  “文和,如今府库存粮几何?”

  不管什么时候,段修最看重的便是粮食。

  “都护!”

  贾诩捋须含笑道:“目前府库之内,粟米五十万石,大黄黍七十万石,大豆九十万石,小麦一百二十万石,大米三百石!”

  “好!”

  段修闻言大喜,旋即目光看向夏良,“军部如何?”

  “回都护!”

  夏良恭敬抱拳道:“得宜您提出流水线标准化作业,目前靖武军五千满员,平乱军五千满员,甲胄装备七成,战刀满配,强弩三千,弩矢两万,弓箭三万,箭矢十万支!”

  “甲胄还有多久可以配齐?”br>
  大汉的战甲,除了少部分有铁甲以外,大部分士卒都是木质扎甲,段修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麾下穿着木甲上阵。

  “回都护!”

  夏良恭敬道:“三千战甲,预计八月中旬可以完成!”

  所有军备当中,唯有战甲最为麻烦,不过随着工匠越做越熟练,夏良相信半个月时间,三千套战甲没有任何问题。

  “嗯!”

  段修点了点头,好似想到了什么,“夏良,回去之后发出布告,九月初一镇西武侯府,将举办一次演武,天下百姓都可以参加,第一名可为军中司马!”

  现在文官方面不缺。

  可武将方面,除了段修和吕布,余者可称碌碌,而夏良和那些老卒,随着时间的发展,段修将他们安排到了地方。

  也就是县尉之类的官职。

  毕竟他们打了十几年的仗,也是时候享受一下了。

  所以也就造成了武将人才短缺。

  段修自身爵位很高,但官职也只是和九卿相当,并无开府之权。

  现在他是可以辟一些在野人士,但那些人有拒绝的权利,只有公府征辟,天下才无人可以拒绝。

  “都护!”

  一旁吕布闻言目光大亮,“请问这个演武,原军中将士可以参加吗?”

  自古文无第二,武无第一。

  他自认除了都护就是无敌的,有这种盛会,他吕奉先岂能错过。

  “可以!”

  段修看着跃跃欲试的吕布,也是有些头疼,但为了公平起见,他还是决定给军中士卒一个机会。

  “末将代军中将士谢过都护!”

  吕布闻言恭敬抱拳。

  “时间还早!”

  段修点了点头,含笑道:“奉先可别忘了你的任务,本都护希望开年之前,三郡之外羌族无存!”

  “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对于征战羌族,随着这几个月的战斗,吕布早已得心应手。

  “都护,可是要回归它乾?”

  一旁夏良带着颤音出声道。

  他可没忘记他们的来处,也没忘记战死的袍泽。

  “嗯,是有这个打算!”

  见众人目光望来,段修也没有否认,“开年之后,本都护便会领军西进,将西域三十六国之地,纳入大汉版图,这么多年留着他们,只会空耗大汉的实力!”

  “都护!”

  一旁贾诩蹙眉道:“属下也在樊长史那里,了解过西域之地,其中有几个国家,其实力并不弱于大汉各州,关于兵发西域一事,还请都护三思!”

  “放心,我自有安排!”

  他自然知道西域三十六国的实力,不过他也不是要一下子灭了三十六国,先不提没那个实力,单纯那么广阔的地域,也是一个问题。

  只是西域一定要打。

  因为段修盯上了他们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白叠后世称作棉花,纺棉工艺不是黄道婆才有的,只是黄道婆之后,中原才普及的。

  而西域三十六国。

  其中身毒,唐称天竺。

  其纺棉工艺追溯道几千年前,这是段修必须要得到的东西,大汉普通百姓到了冬天,只能靠死捱,如果有了棉花,就会完全不同。

  毕竟煤炭可以供暖。

  但哪有棉衣棉被来得实在?

  半响之后会议结束。

  此时湟中金城,刺史府内。

  “主公!”

  李儒面色难看道:“据下面传来消息,不少百姓举家迁入三郡,属下认为此事应当引起重视。”

  “段修!”

  董卓没有回答李儒的问题,而是问道:“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几个月。

  三郡的变化和各种政策,董卓都看在眼里,可越是看越看不明白,他原本以为段修是个冷血无情的军阀。

  可对方把他的钱。

  发放给他手下,以及战死将士家属的时候,他也只当对方爱兵如子,毕竟这也算是段公家的传统。

  但后来的三年免税。

  羌族汉化,以及水利民房工程,倒是把他惊呆了,又感觉对方和段公完全不一样。

  “某不知道怎么说!”

  李儒闻言摇头苦笑不已,说对方是个好人,可哪个好人,砍死十几万人眼睛都不眨,说是坏人,可对方又实实在在的为百姓着想。

  “百姓的事情别管了!”

  董卓摆了摆手,“如果阻拦只会恶了段修,况且那些百姓只是活不下去,才会进入三郡之地,于我们而言,算不上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