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学大提琴之后,陆晓晓就在生活游戏的娱乐板块中新开通了西方古典乐器这一模块,目前她的娱乐板块下边已经开通了三个模块,分别是中国传统戏曲模块、中国传统乐器模块和西方古典乐器模块。

  在中国传统戏曲模块下,她选了越剧这个项目,在中国传统乐器模块,她又选择了古筝和笛子这两个项目,最后在西方古典乐器这个模块下,陆晓晓选择了大提琴这个模块。

  这几个也是她目前正在学习的,其中越剧、笛子和古筝是她的兴趣与爱好,至于大提琴则是她的梦想。

  知道梅梅姐对自己给予厚望,做好决定的陆晓晓专门让陈爸带她去了趟曼谷。

  等陆晓晓说明来意,梅梅姐只是长叹一声,完了扶起跪在地上的徒弟。

  “立筱,我教你越剧,不是为了让你成为越剧大家,而是因为看不得你这个好苗子在我身边打转,却不行动。你真的很有天赋,很多东西一点就通,身体条件又好,还努力,刻苦,不娇气,有韧劲,说实话,你能坚持到现在我已经感觉很惊喜了。当年的我可不如你,我刚进剧团的前两年,都是哭着睡着哭着起来的,因为太累太苦了,眼泪流的跟汗水一样多,可你看看你,这么长时间,你因为练功哭过吗?六点起床练功,你一下子坚持了好几年,你才多大啊!你师父我惜才,可我也心疼你,我没想着让你靠这个谋生,我想让你把它当兴趣爱好。”

  知道梅梅姐说的都是心里话,陆晓晓才大受感动,“师傅,我不会放弃越剧的,我会一如既往的跟你好好学习越剧,我也会更加努力的。有时候梦想会被现实拦腰折断,但兴趣与爱好不会。我喜欢越剧,我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它们那么迷人,那么有魅力,我怎么会放弃继续学它呢!我不会的。”

  听到徒弟这样说,梅梅姐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个孩子她心里有数。

  “好样的,不愧是我何小梅看上的徒弟,有想法,思想境地还高,我也为拥有你这样的徒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人的梦想只有一个,兴趣爱好却可以有很多个,你努力,师傅我看着呢!”

  “嗯,我会加倍的努力,带上属于师傅的那一份。”

  唐人街上的老板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被动或者无奈才来泰国生活,很少有人主动过来这边的,梅梅姐算是其中的一员,但她的故事却让人倍感唏嘘。

  十几年前,由于国家的扶持和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国内先后冒出无数个戏曲剧团,如雨后春笋,这些剧团中又当数中华小百花越剧团最有名气,一是因为它是老牌剧团,建国前期就已经存在,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二是因为它的人才储备丰富,“百花”可见其人才之多,百花争艳,百舸争流,当家花旦各有特色,三是因为政府的支持,中华小百花越剧团直属□□,背靠大树好乘凉,别的剧团还在整合资源的时候,中华小百花越剧团已经开始全国各地的汇演了。

  梅梅姐是七岁被选入剧团的,县城唱大戏,她跟哥哥跑去看了,当时台上表演的是《贵妃醉酒》,她看的如痴如醉,目不转睛,因为那太美了,人美,舞姿美,嗓音美,舞台美,所有的一切都让她感觉好像在做梦,人间哪来这样的场景?她不会是神仙娘娘吧?

  “那你想不想做神仙娘娘?”

  “我想。”

  从此,七岁的梅梅姐告别亲人,南下学艺,每一年三天探亲假,她前十二年是没有回过家的,路途远,年龄小,不方便,这期间父亲背着家里产的土豆来看过她五次。后来她学会了写字,给家里人会写信,但从来收不到回信,家里人不识字,邮票又贵,父母节俭,只要知道她好就行。

  十九岁的梅梅姐终于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她当时在中华小百花越剧团中已经开始展露头角,大师姐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她是《西厢记》中的红娘。一时风光无限,也算荣归故里,可惜的是时隔十二年回家,她看到的是父亲冰冷的墓碑,父亲已经走了一年多了,肺癌走的,怕自己演出忙,特吩咐哥哥,不要去打扰小妹,让她安心表演,票钱不便宜,不要辜负那些观众。

  梅梅姐跪在父亲的墓碑前嚎啕大哭,那年父亲背着土豆来看她,她还嫌弃父亲丢人,因为父亲脚下的布鞋已经破的露出了大拇指,脚上都是泥土。后来自己在装土豆的麻袋里看到了母亲给自己做的布鞋,崭新的三双,棉花薄薄的种了一层,灯芯绒的鞋面摸起来那么柔软。她想起不久前,自己寄回老家的那封信。

  “南方冬季多雨,气候潮湿,没有火炕,虽然已经来了几年,我还是不甚习惯,半夜总是惊醒,伸手一摸双脚,冰凉的似石头。第二天起床,有时甚至难以行走,就更别提参加训练,只能傍晚再补回来。”

  想起自己当年对父亲的嫌弃,梅梅姐泣不成声,她还没来得及向父亲道歉,没来得及赡养父亲,让父亲享福,带父亲来看自己的表演。

  帮父亲拔了墓碑旁边长的小草,给父亲点了一根烟,父亲以前都舍不得抽,他抽的是茄子叶,只为过过瘾。梅梅姐忍着悲痛,在父亲的墓碑前给他唱了一出《贵妃醉酒》,这是她少时学艺前对父亲的承诺,有一天要亲自给父亲唱一曲,可惜的是对方再也听不到了。

  回到剧团的梅梅姐更加努力,没日没夜的练习,她要给家里人好的生活,她要把家里人接到自己的身边来,在一切都来得及的时候。

  剧团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只要你肯下苦功夫,只要你流的汗比别人多,皇天不负有心人,梅梅姐成功了。作为当时的中华小百花越剧团的台柱子,梅梅姐着实风光无限,走到哪里都有人追捧,只要有演出,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前来观看捧场,可以说是万人空巷,那是她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候,有演出,有家人。

  只是浮华名利惹人馋,枪头爱打露头鸟。

  记得那是1986年,中华小百花越剧团被文/化部安排随外交部出国访问,实际则是文化交流,当时去了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泰国这些华人多的国家。

  中华小百花越剧团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每一场演出都是场场爆满,还上了中视新闻,国外也有媒体报道,剧团的人被记者围着采访,梅梅姐每次都被安排在最中间的位置。

  在菲律宾场表演的时候,梅梅姐遇见了一名华裔,祖辈移民过来的,这些年一直保持着华人传统,中文说的不错。梅梅姐的每一场表演,他都手捧鲜花,坐在第一排,痴痴的望着,然后等梅梅姐表演结束,也不打扰,安排人将鲜花送到后台。

  从小除了训练,除了越剧,生活中就没有其他的年轻女孩子很难招架住这样的架势,又浪漫又绅士,菲律宾场表演未结束,梅梅姐就跟对方开始约会。她本来只是单纯的约会,就吃个西餐,听听音乐会,不一定要得有什么结果,异国他乡,跟自己不会有结果的,梅梅姐心里很清楚。

  本来这件事情大家私底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只要不耽误演出,少年慕爱,少女心动,很正常的,就算真的交往了也没什么,男未婚女未嫁。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事情闹得很大,有人给国内的剧团高层言辞激烈的反应了这件事情,言之凿凿,把单纯的约会变成了未婚先孕。

  梅梅姐百口莫辩,也心如死灰,往日对自己笑脸相迎的同事忽然变了一副模样,讥讽,嘲笑,接踵而来。

  文化交流结束后,梅梅姐回国接受了处分,写了一份又一份的检讨,演出也全部暂停了,复出无望,只是一时贪欢,这代价付出的未免太大了。心理上接受不了,梅梅姐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吃不喝,她想寻死。

  还是她母亲劝住了她,她母亲信佛。佛说: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

  跟着母亲念经,打坐,梅梅姐终于取得了心灵上的平静,放下了所有的不甘,从台前转到幕后,帮师傅培养师妹,后来母亲去世后,她就来了泰国,一个她曾经演出过的国家。

  这里佛学文化浓厚,她很喜欢。在这里,她也可以经常去寺庙里为父母祈福,祈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好,祈愿她跟他们来世还有缘分,可以再次做他们的女儿。